通过实验深入理解伺服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器设计与系统调试方法。 实验内容及结果 系统理论分析 (1)永磁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是由电励磁三相同步电动机发展而来。
电表中有两个线圈:电压线圈(AA)、电流线圈(BB)。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电路、无线电装配工艺、无线电测量技术、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Protel DXP2004 SP2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及其应用。(2)控制元器件知识及其应用。(3)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压表、数字式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由于位置控制系统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系统,所以介绍将以阀控液压缸位置系统为主。 1 全面理解设计要求 1 全面了解被控对象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被控对象—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主机在工艺上和结构上对其提出的要求。
1、滞后校正装置利用校正装置的滞后相位特性(即相频特性小于零)对系统进行校正。
2、超前校正装置:是一种利用控制系统中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装置,使用时需要获得校正指标,一般用电阻和电容就可连接而成。滞后校正装置:具有滞后相位特性的校正装置叫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之为积分校正装置。滞后校正对系统中高频噪音有削弱作用,增强抗干扰能力。
3、超前校正(Lead Compensation)和滞后校正(Lag Compensation)是控制理论中用于改善系统性能的技术,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和电力电子领域。这些技术旨在解决系统响应时间问题,即系统对于给定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超前校正(Lead Compensation)超前校正是为了让系统的响应更快,使其在期望的响应之前开始动作。
自动控制系统的三个性能指标是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具体分析如下:稳定性: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快速性 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通常来说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有下面三个指标:响应时间: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快越好。超调:在过渡过程中和期望值最大的差值。超调量越小越好。稳态误差:稳定状态下和期望值的误差,越小越好。
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快速性:消除偏差的快慢程度,准确性:确定自动调节结束的偏差大小。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有稳定性作用是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快速性的作用是消除偏差的快慢程度。准确性作用是确定自动调节结束的偏差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