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安全(电力系统的安全工器具检查总结)
2024-07-07

电网是如何保证供电安全的?

电网的三道防线是指电力系统中用于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和供电安全的三个层次的保护措施。这三道防线分别是:发电侧保护:指位于电力系统发电端(发电厂、电站)的保护设备和措施。

电网的保障体系构筑了三道坚实的防线,确保了供电的安全性。第一道防线建立在发电环节,涉及发电机和输变电设备的保护,旨在防止内部故障的扩散。第二道防线针对的是输电线路和变电设施,其目的是快速响应外部和内部故障,避免电网进一步受损。第三道防线则位于供电端,旨在保护用户设备和人员,确保稳定供电。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履行其核心责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保障方面,始终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作为全球最复杂电网之一,我们通过掌握交直流混合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核心技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五年来实现了显著的电力供应安全。在电力供应方面,面对严峻形势,南方电网始终坚持居民优先的策略。

当地还制定了供电的备用方案。如果当地的电网容量没有办法承担起居民的正常用电时,要启动相应的备用方案,例如要提前准备好物资的保障以及工作人员的抢修安排,确保电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的解决。

安全保护器具缺乏管理 在进行电力生产工作时,设备的安全措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供电所及生产班组安全工具使用频繁,导致这些设施已经老旧,甚至不能使用,但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换,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电力系统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1、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⒈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先填写工作票。 ⒉工作许可制度: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得到许可后才能进行。 ⒊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现场必须有一人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护。 ⒋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从工作现场撤出后仍由工作负责人监护。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输电能力和效率。加强电网调度和监控,确保电力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 提高电力储备能力:建立一定规模的电力储备系统,包括热能储备、水力储备、电池储能等,以应对突发性电力需求和故障。

3、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保证正确可靠接地或接零。所有接地或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保护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不得混用。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

4、验电是保证电气作业安全的技术措施之一。电气作业安全的技术措施: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来保证安全的措施,包括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装设遮栏和悬挂警示牌。

5、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保证正确可靠接地或接零。所有接地或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保护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不得混用。6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

以下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描述,有哪几项正确?()

1、【答案】:A、C、D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429—2009)第3条规定,发电厂接入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①电厂送出线路有两回及以上时,任一回线路事故停运后,若事故后静稳定能力小于正常输电容量,应按事故后静稳定能力输电。

2、D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GB/T 26399—2011)第17条规定,220kV及以上稳控系统宜双重化配置,双重化配置的稳控系统在装置配置,交直流电源、输入与输出回路、跳闸出口、通信通道等均应完全独立且没有电气联系。稳控系统动作后不应启动重合闸和失灵保护。

3、【答案】:B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 755—2001)第1条规定,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态运行方式的能力。

4、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5、【答案】:A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 755—2001)第2条规定,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分为三级:①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②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③第三级标准: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

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都包括哪些方面

1、安全措施有待加强 配置不当或不安全的操作系统、内部网络和邮件程序等都有可能给入侵者提供机会,因此如果网络缺乏周密有效的安全措施,那么就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止安全漏洞。

2、网络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信息储存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信息储存安全是指如何保证静态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中的信息不会被非授权的网络用户非法使用。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记录介质安全。

3、网络安全五个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赖性。这五个属性适用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教育、娱乐、医疗、运输、国家安全、电力供给及通信等领域。第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者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4、一)生产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电力生产去服务的,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保护微机的安全自动装置,然后通过电力调度形成一个通信专网系统。

5、文章主要对电力通信网的运维和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1 电力通信网管理系统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 在设计电力通信网管理系统过程中,要优化设计通信网结构以及通过新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电力通信网的整个使用性能充分予以发挥。

6、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网络管理的安全等。

浅谈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

1、提高系统绝缘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的绝缘水平,以抵御雷电产生的高电压,防止其对系统造成损害。

2、防止雷直击导线。沿线架设避雷线,有时还要装避雷针与其配合,有效避免雷击造成闪络和击穿;(2)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适当加强线路绝缘,在个别杆塔上采用避雷器等;(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3、高压防雷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架空线路,通过在导线和设备间设置间隙装置来抵御雷电过电压。间隙装置的原理是当雷电引发过电压时,间隙击穿,形成接地保护,防止线路或设备绝缘受损。 间隙保护技术:应用于变压器中性点,采用角形棒结构,当雷电引发电弧时,电弧会在棒间扩展并自行熄灭。

4、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当发生雷击导致线路跳闸时,能够自动恢复供电。 绝缘子铁脚接地:将绝缘子的铁脚部分接地,以防止雷电过电压通过绝缘子造成损坏。 防直击雷:安装避雷针,保护建筑物免遭直击雷的侵害。